杏彩体育官网入口以“花”作词“山水”谱曲丽水在“八八战略”指引下——深化“千万工程” 构建花园乡村

作者:小编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5-23 11:56:48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5月的丽水,杜鹃花漫山盛放,全国各地的越野车从城市而来,翻山越岭探秘“丽水山路”;而在乡村,“丽水山耕”的农产品则被装上物流车,送往城市的餐桌……

  与过去“城是城,乡是乡”不同,如今的丽水乡村,有与城市紧密连接的互动,也有山乡之美、文化空间、乡风文明,美丽乡村的内涵,被重新定义。

  2003年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亲自部署推动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,改变万千乡村面貌、造福千万浙江农民的“千万工程”从此拉开帷幕。2006年,习在丽水调研时指出,“新农村建设切忌千人一面、千村一面,一定要因地制宜……”

  在“八八战略”指引下,“千万工程”20年来扎实推进,重塑了浙江农村环境,造就万千美丽乡村。丽水作为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,秉持习“画好山水画,念好山字经”的重要嘱托,以“千万工程”为主抓手,迭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花园乡村、和美乡村蝶变。

  2019年2月,全市“两山”发展大会提出:对标世界一流,优化空间布局,创建国家公园,升级美丽城乡,打造万山滴翠、层林尽染、鱼翔浅底、繁星闪烁的最美生态,创建大花园最美核心区。2022年2月,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:要以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为目标,坚定不移沿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路子走下去,建设万物和谐的自然花园、宜居宜业的品质花园、绿色发展的活力花园。

  通过接续努力,丽水不仅获得中国“十大社会治理创新”奖,连续7次取得省级考核第一,3次获评全省乡村振兴优秀市,荣获全省首批“神农鼎”,还带动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,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。

  山环水绕乡村美,安居乐业百姓富。走进缙云县仙都街道鼎湖村,景村一体、风光秀丽。

  “刚嫁过来的时候,村道路破旧老化、路面坑洼不平,可不是今天的样子。”说起村居环境变化,2004年从温州嫁到鼎湖村的管逢妹回忆说。

  鼎湖村的“美丽革命”以花园乡村创建为抓手,利用农户房前屋后闲置空间、近村周边田地,创新打造留得住回忆、记得住乡愁的“农家地景”,打造了瓯江山水诗路廊道,建设轩辕文化街,成为仙都景区的金字招牌之一。缙云县获评2021年度全省深化“千万工程”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(农村人居环境提升)工作优胜县。管逢妹也在文化街开了一家缙云烧饼店,“现在的鼎湖村就像一个生态大花园,我们住得舒服,游客也很多哩!”

  鼎湖村是我市推进“千万工程”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丽水以打造全国领先的“花园乡村先行地”为目标,在全省率先谋划“花园乡村”建设,全面打造浙江“新时代美丽乡村”丽水版,精心作答美丽乡村建设“全国学浙江,浙江怎么办”的“丽水答卷”。

  在传承和深化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基础上,我市系统谋划“花园乡村”建设研究体系,编制实施了花园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地方建设标准,建立专家团队深入一线指导,注册花园乡村集体商标,为花园乡村体系化、规范化建设提供指导杏彩体育官网入口。更多采用“微改造”的“绣花”功夫,运用“最少、最自然、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”,实现村落风貌完整、舒适宜居、富有活力、人文和谐。目前,已创成花园乡村413个、花园田园392个、花园庭院3.43万户。

  2021年9月,高质量承办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,与会代表纷纷表示,在浙江看见了美丽中国,在丽水看到了“十四五”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和未来,花园乡村建设一举成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山区样板。

  如今,在处州大地,像鼎湖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已从单个“盆景”发展成整片“风景”,见证了20年来我市“千万工程”从大力推进“厕所革命”“垃圾革命” 和“治污革命”,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、美化提升,再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、精品村建设、未来乡村建设的接力之路。

  “黄泥墙”变身“黄金屋”,说的是莲都区下南山村。在“千万工程”的推动下,2004年,为了村民更好地生产生活,下南山村实现整村搬迁。此后,全村在整村保护的同时招商引资,对古村落进行开发,小山村变身原生态度假村,成为花园乡村的典型代表,古村也因此迎来复兴“第二春”。整个度假村每年能为全村村民带来640万元的收入。

  在实施“千万工程”中,我市坚持把生态优势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,培育美丽经济幸福产业,多路径实施富民行动,多元化探索惠民路径,让更多村庄实现强村富民。

  土房变客房、菜园变花园、资源变资产,“美丽乡村+农业、文化杏彩体育APP下载、旅游”等新业态的植入,让一个个昔日隐匿在山林尽处的乡村逆转了“空心化”,变成了现代版的桃花源,活化的乡村成为了一个个网红打卡点,也让当地村民成为了收租金、分股金、拿薪金的“三金农民”,实现了老村重振、产业新兴、村民共富。

  好生态孕育好产品,全国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“丽水山耕”叫响全国,“丽水山居”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民宿区域公用品牌,“丽水山景”成为都市人的“诗与远方”,“丽水山泉”成为GEP向GDP转化的经典案例。“山”字系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功培育,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让一个个生长在绿水青山间,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生态农产品、田园民宿华丽转身杏彩体育,成为联农共富的优质商品,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。

  175辆浙丽销、浙丽供、浙丽产流动供销致富车,覆盖1191个边远山区村,实现农产品进城、工业品入乡,有效破解农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;9600余名农作师、农商师、农匠师等丽水“农三师”奔赴乡村创业创新,既造就了乡村也成就了自己,推动农民全面发展,夯实乡村人才支撑;599家共富工坊促就业、助增收,架起了村民家门口的致富桥,带动近4.7万名群众致富。

  2000年,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590元,此后三至五年迈上一个新台阶,2022年达到了28470元。

  “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,永不老去”,席慕蓉的一首《乡愁》,勾起丝丝缕缕的牵挂和眷念。如何让乡村留得住乡愁,成为都市人向往的乡村生活目的地,又让农民有奔头,这是“千万工程”更深层次的深化提升。

  尊崇自然,深耕文化传承,保留村庄原有纹理和浙派风貌,为未来发展多“留白”,努力营造“山环水绕、鸟语花香,阡陌交错、稻麦飘香”的乡村风情。20年来,丽水坚守乡村根脉,让乡愁传而有魂。

  松阳县作为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,通过结合“拯救老屋”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,实现山区古村落复活,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多元发展。

  不只是松阳,丽水全市域接续推进“拯救老屋行动”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,全市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68个,数量为华东之最,被誉为“最后的江南秘境”。

  深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沃土,坚持在发掘中保护、在利用中传承。2021年,丽水发起成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(中国)保护与发展联盟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(中国)促进乡村振兴协作网,致力于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、宣传、活化和发展。2022年,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召开,习向大会发来贺信,这是20年来我市规模最大、层级最高、影响最大的会议。

  农耕文明的传承复兴,强化了乡村内核,农业文化遗产重新“活”起来。丽水正在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,集成推广“稻鱼共生”“茶羊共生”“茭鸭共生”“林菇共生”“梯田共生”等共生系统和“养羊控草”“引鸟捉虫”“以草防草”等绿色生态生产模式,塑造具有丽水辨识度的“古法+现代”耕作体系。全市拥有稻鱼共生、林菇共育2项全球重要农遗、茭鸭共生、梯田共生2项全国重要农遗,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。

  此外,丽水还用活中国传统“二十四节气”文化,全市举办各类节气节庆活动100多场次,引导游客跟着节气游“花园乡村”,和着拍子品“丽水味道”。

  山也清,水也清。“红绿”融合的丽水乡村,呈现出一片经济发展、文化繁华的热闹场景。

  近年来,丽水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,集成“美丽乡村+数字乡村+共富乡村+人文乡村+善治乡村”建设,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、呈现未来元素、彰显江南韵味的“未来乡村”丽水样板。

  龙泉市立足各村资源特色,积极探索未来乡村创建模式。如宝溪乡溪头村,坚持“一个人干不过一群人,一群人干不过一村人”的理念,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、群众参与为工作方法、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,通过共建共治共享,打造村域治理现代化样板,实现村庄从“风景美”向“风尚美”、“生态好”向“产业兴”转变。2021年,溪头村成立了由全村2060名村民为股东的“一村人”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,乡村经营性收入达50万余元,为237名60周岁以上老人缴纳了“浙丽保”,村民共享经济红利。

  在遂昌县新路湾镇蕉川村,临危受命的乡贤村官张建宏竞选上任后仅象征性地领一元钱工资,不求回报发展乡村。蕉川村也从“脏、乱、差”,无人敢接手的“烫手山芋”,发展成远近闻名的“标杆村”,并被列入浙江省首批“未来乡村”名单。

  景宁以一统三化九场景,全力推进大均乡大均村未来乡村试点工作,对章对标查漏补缺,大均村依托国家4A级景区,以彰显畲族韵味,打造大均畲乡之窗的未来乡村。

  青田县加强数字化转型,建成农业数字工厂1家、数字化示范性种养基地5个,“浙农码”赋码量1.76万次。建立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,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实现全覆盖。积极推广应用“三资”系统,全县363个村已全部上线。

  如今,全市上下正紧抓“千万工程”20周年的重大契机,围绕“再深化再提升”的新要求,坚毅笃行“丽水之干”,精心打造全国领先的“花园乡村先行地”,为全省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贡献“丽水力量”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