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彩体育中国古典园林常见构景手段

作者:小编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2-17 17:26:32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我国建筑界公认的说法是,“中国古典园林萃在江南,精华集于苏州”,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、艺术造诣之精,为当今世界任何地区所少见,甚至于中国四大园林中的颐和园和避暑山庄,这两处皇家园林也部分借鉴了苏州园林的手法和风格。

  “江南园林甲天下,苏州园林甲江南”,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,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杏彩体育APP下载,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,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,是“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”的典范。

  所以,谈及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,以苏州园林为实物例证方显说服力。视其造景构建手段,主要有障、隔、对、框、漏、借等方法,单独拎出来也许并无深奥之处,但在有限的空间内组合起来如何运用好,那就有点伤脑筋了,稍有不慎便是一坨胡乱的堆砌,毫无美感且枯燥乏味。

  障景,或称抑景,这是为了追求含蓄美,不让景观一览无遗而采用的分隔景致手法。即“欲扬先抑、欲露先藏”,利用山石、植物、房屋照壁等将重要的景物隐藏起来,让人在游览中“一步一景、移步换景”,从而使人产生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豁然开朗之感。古人讲究的是景深和层次感,正所谓“曲径通幽”,层层叠叠,人在景中。

  例如拙政园一进门,眼前赫然矗立一高大湖石名曰“缀云峰”,以巨石障目,这是障景手法的典型手段,可以藏住园中的美景而不外露;又如留园中的假山叠嶂,辅以花草树木将身后楼阁掩映其中;又或是耦园虽小,但假山池沼的障景巧设,使其生趣盎然。中国古典园林造园风格“曲折躲闪、遮掩含蓄”之理念,通过这一手段展现无遗,而且随处可见并引申,比如在许多景观院落里,进入正门便是一道屏风,是同样的道理。

  障景在古代园林构景手法中有多重要?可从《红楼梦》中对大观园的描述体会其一二:贾政携众人参观工程告竣的省亲别墅大观园,遂命开门,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。众清客都道:“好山,好山!”贾政道:“非此一山,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,则有何趣?”众人道:“极是。非胸中大有邱壑,焉想及此。”

  利用粉墙、游廊、篱落、山石等划分空间,分隔景区,使得庭院内外景色迥异,这种手法叫做隔景。隔景重在“隔”,隔出庭院深深的“深”字,隔出柳暗花明的幽趣。

  其与障景是一个道理,核心是使园林建筑含蓄有致,意味深长,切忌“一览无余”,要能引人入胜。但与障景不同的是,它的主要功能是区划空间,使之园中有园,景中有景,湖中有岛,岛中有湖。园景虚虚实实,景色丰富多彩杏彩体育,空间变化多样。例如拙政园枇杷晚翠处院墙隔景,以及腹廊的虚隔设置。所谓虚隔,就是通过腹廊的漏窗又与隔墙外的景致互相渗透联系。

  对景,是园林建筑最常见构景手段之一。在园林中,或登上亭、台、楼、阁、榭,可观赏堂、山、桥、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、台、楼、阁、榭,这种手法叫对景。再说的明白些就是呈现互为观赏的角度,但不同于普通直白的轴线对景方式,苏州园林普遍是随着曲折的平面,步移景异,依次展开。

  例如在拙政园内,沿梧竹幽居北侧路观赏,沿小路直走在茂林丛中立有待霜亭,其所处位置的东、西、南、北位置与四座亭子互为对景;又如中部远香堂对山面水,轩敞通透,其雪香云蔚亭与远香堂两两相望,相得益彰;亦或是倒影楼与宜两亭相隔假山池水互为相对。

  在咫尺之内造乾坤,对景随处可见。对景切忌过分相近,打个比方就如两个陌生人相距不足2米大眼瞪小眼,那感觉会很别扭,放在景上面也一样。但有时由于空间狭小,楼阁亭台设置过近不可避免,这时如何处理呢?留园中的石林小院就是很好的典范,其院北是揖峰轩,院南是石林小屋(半亭),两者相对而观,相距只有10米,却无违和之感,为何?只因为园中有湖石立峰,因此相互对视,景时隐时现,较为含蓄。

  框景、漏景,大致意思差不多只是手法略有变化。所谓框景,是指空间景物不尽可观,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。园林中通过建筑的门、窗、洞、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,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,这便是框景。例如拙政园中随处可见的门、窗,在框内构建出如诗如画的山水意境。

  所谓漏景,从框景发展而来。框景景色全观,漏景若隐若现,含蓄雅致;漏景可以用漏窗、漏墙、漏屏风、疏林等手法来构建,使景物影影绰绰,似隔非隔,不能观其全貌,从而营造出含蓄隽永惹人低徊的意境。例如,从拙政园曲廊漏窗中所见的亭榭环绕及点缀的花木山石,极有独特的韵律之感;又如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,苏州沧浪亭的各类精美廊窗漏景等。

  借景,就是将园外的景色和风光巧妙的收入园内游客的眼中,使园外的景色与园内望去浑然一体,让游人拓展了视野和联想。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,就叫作借景。其有近、远、仰、俯等多种表现手法。

  在文人骚客的笔下,有借的斯文的,“邻圆一枝红杏,隔墙分映春色;青山连绵起伏,小楼登临可望;郊野浮屠塔影,倒映碧波池水”;也有借的野蛮的,如昔日苏州之徐园,假地势之高,可将南园盛景尽收眼底,“斯非云借,真可谓劫景矣”。

搜索